何锋: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14浏览次数:96

     小档案:何锋,男,1963年2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84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1990年6月贵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结业,目前为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及MBA硕士生导师,无党派代表人士。同时担任贵州省车辆生产考核专家组成员、贵阳市南明区政协委员。主持贵州大学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设工作。       

  何锋深深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他明白要使学生思想成熟、学业有成,今后能建功立业,必须要用自己良好的个人修养、渊博的知识和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1991年何锋老师赴多伦多大学和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学习,并在加拿大国家汽车研究动力学实验室工作,其间还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载重汽车动力学。学习期间其科研能力和业务能力受到校方多次肯定,并以优越丰厚的条件挽留,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他依然按时回国,满怀报国的热诚,满载凝聚先进技术的资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面对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设备、没有资料的现实,何锋老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继续着探索的脚步,白手起家,以满腔的热情,一头扎进了汽车工程教研室的筹建工作。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1993年汽车工程教研室成立,填补了贵州省高校该专业研究的空白。       
  作为汽车工程系主任,他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建设适合贵州省情的特色汽车专业。在创业的艰难中,他们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建设,并于1994年汽车工程专业进行了第一批本科招生,2001年取得了汽车工程硕士点,何老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批硕士生导师。       
  从汽车工程专业成立之日起,何锋老师就不断完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大胆创新。伴随着教学手段的国际化发展,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致力于该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internet资源,指导学生参考国内外原版教材,不断地推动双语教学。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酝酿,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专业教学辅助平台于200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使用后又经过不断的更新升级,目前基本上能保证稳定运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网上辅助教学、辅助学习的平台,深受欢迎,点击率不断创高。       
   新形势下为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学校非常重视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何锋老师担任了贵州大学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持人,并初步取得成效。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何老师发扬“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挤时间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基金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实现了科研项目的产业化,既推动了学科发展,又促进了科技进步,成为贵州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一个典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服务了贵州经济建设。       
  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他多年来一贯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学上不仅注意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以自己对科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工作刻苦努力、严于律己的作风,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立项,吸纳优秀学生参加由他主持的省部级课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何老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他把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学生组建成技术服务队,让他们共同担当起一些科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意识。
  教学工作上的突出成就、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使何锋老师获得了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称号。       
  面对各种荣誉,何老师说:“我是人民教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