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王晓卫,男,1952年生,农工党员,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1977年底参加文革后恢复的高考,次年春就学于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1985年在复旦大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修班学习。现为中华辞赋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贵州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等。
“听王老师上课如沐春风,感受到深入浅出的大家之风,享受着令人陶醉的诗乐之美。”
从毕业留校开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王晓卫老师至今已先后开设本科必修课3门、选修课3门,研究生课程3门。他广泛收集国内外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不断修订和充实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突出感情导入法,循序渐进,由微见著,使学生由产生兴趣到渐入佳境;课堂讲授与讨论、基本知识传授和鉴赏力培养相渗透,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还经常为学生开一些学术性的讲座,倡导古诗文朗诵活动,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细心解答。
王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经常询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困难,并尽自己所能给予学生帮助。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解决后顾之忧。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史识诗心,文学之花的深厚土壤是当时之历史文化,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要做到厚积薄发,除文学功底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献功力。为此,王老师除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外,还进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古代兵制史、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三方面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共出版相关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专著有《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独著)、《中国军事制度史兵役制度卷》(主编)、《中华姓氏谱杨姓卷》(独著)、《中国兵制史》(第一作者)、《六韬全译》(独著)、《兵家史话》(独著)、《历代兵制浅说》(第一作者)、《建军护邦—历代兵制》(第一作者)、《历代兵家精言妙语·明清编》(主编)、《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第二作者)、《中国军事制度史教育训练制度卷》(第二作者)、《军制史话》(第二作者),等等。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研究为主,发表刊物有《中国史研究》、台湾《历史月刊》、《历史教学》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多年来,王晓卫老师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为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兵志》下卷主持人,已完成第一和第二阶段课题任务。
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他荣获了多次奖励。1994年,论文《北朝鲜卑婚俗考述》获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成果二等奖;主编的《中国军事制度史兵役制度卷》获中国军事科学1998年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论文《论北魏文明太后的族属及所受教育》获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优秀论文奖;2003年,获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05年,著作《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获贵州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著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