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刘其斌,男,贵州玉屏人,1965年12月生,侗族,博士后,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政协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贵州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今在四川大学生物医用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刘其斌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很高的威信,成为学生的益师良友。他治学严谨,学术作风正派,敢于攀登科学高峰,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所领导的贵州大学激光材料加工研究团队已经在国内的激光加工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教学工作中,刘老师承担了本科生的“结构与物性”、“材料表面处理”、“固体物理”,研究生的“高能束热处理”、“材料科学进展”、“固体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认真备课、改革教学方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授课,在课堂上产生良好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刘老师认真给学生分析原因,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认真批改作业,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他依托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试验区,指导学生在试验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近3年来,刘老师共指导30余人次的本科生承担了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创新性活动计划项目和SRT计划项目共10余项,其中,有15人次获得贵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和SRT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奖。迄今为止,共有200人次的本科生在创新试验区从事了科研和产业化的工作,通过在创新试验区的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和处事能力均得到了普遍提高。
在科研工作中,迄今为止,刘老师共主持了16项纵向及横向课题,其中有2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产学研项目。目前,10项科研项目已经完成,4项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刘老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二项成果是很重要的,第一项是“宽带激光熔覆WCp/Ni基合金梯度复合材料涂层的研究”,这项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梯度成份设计方法,它解决了激光熔覆过程中涂层与基材之间由于热失配而导致的开裂问题,为失效的贵重零部件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该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2004年度的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4000多万元的间接社会效益;第二项是国家发明专利“激光热处理用吸光涂料及其制作方法”,这项专利技术应用于激光热处理中,已取得了5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涂料功能基材的材质、稀土氧化物活性剂以及配方筛选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刘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敢于瞄准国际前沿,坚持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电子功能陶瓷等,由于他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较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目前,他已申请了16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
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刘老师对学生既关爱又严格要求,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他总是热心帮助,慷概解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他要求学生答辩以前至少在SCI或者EI收录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学生在感到压力大的同时,却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硕士论文。刘老师培养的研究生均是以优秀成绩毕业,有的论文还获得贵州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以及贵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
在对外交流上,刘其斌利用他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与国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近年来,他们与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激光工程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并已经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或口头报告,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刘老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出色的业绩,使得他在2006年获得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荣誉称号,2001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2002年获中铝贵州分公司技术创新三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度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度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12月获得第八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11月获得贵州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7年8月获得贵州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此外,他还获得贵州大学“教书育人风范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从事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刘老师总是以“为党的科教事业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信念来鞭策自己。基于这一信念,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他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喜爱游泳、唱歌,特别喜爱研读毛泽东的诗词和散文,并从中获得了诸多人生启迪。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种文体活动。
(贵州大学 记者团 吴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