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60年,民族干部队伍德才兼备,谱写黔东南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时间:2016-08-01浏览:17

   在喜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年之际,“贵州统一战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充分展示黔东南州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请看民族干部建设篇----

60年,民族干部队伍德才兼备,谱写黔东南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优惠政策

  自治州州长由苗族或侗族公民担任;

  自治州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苗族、侗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员;

  自治州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要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大体相适应;

  ……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黔东南建州60年来,一系列民族政策和陆续出台的优惠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在他们的带领下,各族人民以勤劳与智慧,书写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新篇章,让一个个令人期盼的梦想成真。

   1956年建州之初

   全州民族干部只有6600余人。

   建州后



   1962年

  全州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各部门要按比例配备民族干部,适当照顾民族干部习惯,做好民族乡干部的配备工作的要求。

   1965年

   全州有干部18813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6568名,占34.9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提拔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1980年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调整充实好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州委按照这个要求对县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选拔使用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到1983年底

  黔东南州民族干部有23000多人,占干部总数的50.06%,为建州时的六倍多。民族干部中,苗族占53.24%,侗族占39.27%,其他民族占7.49%。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4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6%。

    1987年

  黔东南州人大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基础。

   截至2015年底

  截至2015年底,全州机关事业单位中共有干部100113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84015名,占总数的83.9%。

   通过60年来的努力,目前,黔东南州已建起了一支包括政治、经济、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方面的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干部队伍德才兼备

   建州60年来,有多名黔东南籍民族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认可。

黔东南籍苗族干部王朝文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黔东南籍苗族干部刘晓凯现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60年来,全州各民族干部积极参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民族干部队伍思想不断进步,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州民族党员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37名,本科学历的19775名,大专学历的17196名,中专学历的3922名,高中、中技和初中及以下1281名,分别占民族党员干部总数的1.25%、46.3%、40.26%、12.19%。60年来,黔东南州立足于推动全州民族干部队伍性别、年龄、党派、文化等方面结构的优化,持续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目前,全州十六个县市的四大班子成员中,民族干部共352名,占总数的80.37%。其中,县市党委书记中的民族干部13名,县市长中的民族干部11名,党政班子中的民族干部163名,分别占各自类别干部总数的 81.25%、68.75%、79.51%。    黔东南州民族干部中,妇女干部已达37942名,占民族干部总数的37.8%。35岁以下民族干部33601名,36至40岁民族干部13791名,年龄、性别等方面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60年的努力奋斗,对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等各项工作,黔东南州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

考录方面

   目前,已形成每年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少数民族考生、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教育培训方面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已经形成将举办民族干部专题培训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新常态。

在选拔任用方面

    已经形成在历次换届中都要确保选拔任用一定数量少数民族干部的新机制。

事实充分表明,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民族党员干部在磨练中成熟,在实践中成长,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履行着党和人民托付的崇高使命。


民族干部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60年来的光辉历程一次次地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全州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今天。实践证明,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同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民族干部才能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过去的60年,全州各族干部始终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艰苦创业,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60年来,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作为党的民族干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

   60年来,黔东南州通过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干部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增进了黔东南州各族人民的团结,促进了黔东南州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谱写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这是记忆永存的60年——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1957年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703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57万元;全州工业企业仅48家,工业产值2637万元。60年后的今天,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取得长足进步。
   到2015年底

  地区生产总值已达800亿元;全州工业企业已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农业等28个工业门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2亿元,市场主体已达16.51万户;

   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

   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231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863元。    

   这是弹指一挥的6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巨大成就,这其中凝聚着全州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今唱建州六十年,苗侗儿女笑开颜;

   载歌载舞同欢庆,国强民富艳阳天;

   共产党恩重如山,一心一意谋发展;

   改革开放谱新篇,科学发展创好景;

   人民生活比蜜甜,比呀比蜜甜……”

   这是一首流传在黔东南民间自编的民歌,唱出了黔东南各族儿女心声。

     

   展望未来,黔东南各族儿女将在建设和谐富裕新时代,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描绘出更加壮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