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快来我家坐坐!”
“刘老师,快来我家吃饭,今天刚打到新鲜鱼……”
走过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平卜寨子,乡亲们都纷纷向我打招呼,热情邀请到家里吃饭,就像亲人一样。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这个带领他们发展芒果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山东汉子的认可。
1992年7月,我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系毕业,到贵州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果树室工作,从事芒果的育种、栽培和推广研究。
贵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2011年,经组织安排,我有幸到了统一战线参与帮扶的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在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开启了芒果种植推广之路……
学坚持不懈,“试验田”种出“希望果”
一到望谟,我就带队深入油迈瑶族乡平卜村,开启了芒果种植试验。可当我动员村民种植时,大家对芒果甚是陌生,对我这个“戴眼镜的”专家更是半信半疑,几乎没人愿意参与其中。在无数次沟通协调后,终于有一位村民答应“试一试”,为我腾出3亩荒芜土地做“实验”。
“油迈瑶族乡位于低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2℃左右,理论上来说非常适宜种植芒果。”面对村民的诸多质疑,我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
当时,村民对芒果种植一窍不通,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就在果树修剪、施肥、除草、打农药、套果袋每个环节都亲自操作完成,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指导果农,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接纳我这个说普通话的山东汉子,开始积极主动精细管理果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2013年,果树结出了喜人的芒果,并且每斤卖到4.5元以上,农民喜笑颜开,纷纷前来咨询,主动要求参与种植。试验的成功和农民态度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在望谟县发展芒果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我乘热打铁,说干就干,与当地百姓一起打坑、下苗,干得热火朝天。
“刘老师,我们的果树好像遭虫了,您快来帮我们看看!”“刘老师,我家的芒果现在套袋不知道合不合适,哪天你来帮看看……”每当接到果农们的“求救”,我不管风吹日晒,总是二话不说“蹿”进芒果地里,奔走于各个芒果园之间,伫立在每棵芒果树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指导群众科学管理。一双登山鞋沾满了泥土,手机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芒果图片和记录。
不遗余力,“培训热”育出“高产树”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学会新的劳动技能,一直是望谟县干部群众走出贫困线、奔向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然而,扩大种植面积、增强经济效益,技术推广却是关键。2016年10月,经中央统战部牵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到望谟县开展澳洲坚果、芒果栽培技术培训。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在前线的无党派人士中的一员,我积极参与其中,为推动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献计出力。
为了让村民们掌握种植技术,我不停歇地奔走在望谟各个乡镇、街道,手把手教农户做好抗旱栽培、幼树管理,传授病虫害绿色防控、套袋技术、果实采摘与保鲜等技术。
“大家看好了,套袋的时候要把袋口‘拧紧’了,不然风一吹就落了……”人们围着一棵芒果树边看边认真地听着,这是大家在芒果林里经常见到的情景。
最初的发展阶段,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培训,每次培训少不下两周。2013年以来,我累计共举办芒果栽培技术培训100余期,培训农户3000人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920户7000人次。我还多次带领望谟县芒果生产公司、合作社相关人员和贫困农户到广西百色、海南三亚、四川攀枝花、云南元江等芒果主产区现场参观学习芒果生产技术,无论是在技术、价格还是销路上都为大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有了群众基础,我便在充分发挥芒果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着力打造芒果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2014年6月,我引进台农1号、金煌、金凤凰等3个芒果生产品种,在油迈瑶族乡平卜村建成了“望谟县油迈瑶族乡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园区面积260亩,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为芒果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树立示范样板。2016年,该示范园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由于我在芒果种植推广上的业绩,2016年1月,组织上任命我挂任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科技副乡长。
在我的示范带动下,发展芒果产业已成为望谟县引领农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2016年,经望谟县政府协调,我指导蔗香镇蔗香村建成“望谟县生态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园区面积120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农户53户210人,现示范园果树长势良好,今年已进入丰产期,示范效果明显。经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以及黔西南州农业局相关专家对两个示范园进行现场测产,平均亩产量均达1100公斤以上,按6元/公斤计,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农户积极性高涨。
“若没有刘老师的指导,我们这哪有什么芒果,大家伙的荷包也不会这么鼓,乡亲们对您都非常感激,都在心里记着呢。”油迈瑶族乡平卜芒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王显志激动地对我说。
如今,芒果产业的发展在望谟县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主要分布在油迈、昂武、蔗香等乡镇的芒果挂果面积已达3万亩,丰产期果园达到8000亩,预计产量在1万吨以上,产值可达1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40户2600人,为切实助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产业支撑。
全力以赴,“项目单”开出“致富路”
在望谟期间,我还借助统一战线帮扶机遇和资源,先后协助望谟县争取到中央财政2015年300万元精品果业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2016年500万元精品果业基地建设项目,协助申报到国家农业部芒果标准化示范园2个,省科技厅亚热带水果、板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帮助望谟县平卜芒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商标1个;协助芒果种植企业、合作社申报科技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多个,到位资金425万元,有效推动芒果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已成为贵州帮助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当前,水果产业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产业革命12个重点产业之一,已成为贵州山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部分水果品种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蓝莓、李子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猕猴桃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三。截至2019年10月,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799.2万亩,总产量415.7万吨,产值277.5亿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望谟县发展芒果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19年12月底,望谟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26211户100970人降至4018户10800人,贫困发生率从33.74%降至3.61%,累计实现25162户109778人脱贫。
“科技人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如今,望谟县将芒果产业定为大力发展的支柱特色产业,芒果的种植规划从原来的油迈乡向蔗香、桑郎等10余个乡镇推广,我也由油迈瑶族乡转到望谟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望谟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负责全县芒果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同时还担任蔗香镇科技副镇长。
现每次到村里,农户总想拉着我唠叨几句,把我当成最尊敬和信任的人。而我,只愿为大山带去更多脱贫致富的美丽希望。这一路走来,我也先后获得了“贵州省脱贫攻坚英才”等殊荣。
经过持续不断的推动,今年,望谟县芒果种植面积已达9万余亩,以前无人知晓的热带果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而我在农村,还被当地乡亲戏称为“芒果之父”、“甜蜜事业引路人”。这个戏称我不敢接受,但我深知,这是农民朋友对我的最高赞誉。
(作者系无党派人士,贵州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贵州统一战线宣传联席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