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两会特刊︱聚焦“三个大抓”,教育全向发力!省人大代表陈前林:深挖科技成果“富矿”,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布者:陈美璘发布时间:2025-01-24浏览次数:11

1月20日《贵州教育报》2版

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

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贵州教育在行动。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多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围绕高教职教如何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认为,应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发挥高校科教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项目落地和招商实效,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省人大代表陈前林:

深挖科技成果“富矿” 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贵州明确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如何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省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陈前林介绍,贵州大学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中,陈前林团队重点开展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和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就是贵州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之一。

陈前林

陈前林介绍,其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水/无水法湿法磷酸联产无水石膏”工艺技术由贵州大学和贵州立方微晶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成果转化,正在建设行业首套产业化示范装置,该项技术可减少20%的磷石膏排放量,实现磷石膏中磷和氟的高效回收,产生的无水石膏可直接作为产品在建材、高分子材料等领域进行应用。同时,开发的煤矸石无害化处理专利技术,已转让给贵州的企业实施转化应用,目前正在建设相应的示范装置,该技术可实现中高硫煤矸石的无害化处理,对煤矸石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磷石膏应用中的相关标准欠缺的行业现状,我们正在与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高分子材料中磷石膏的测定方法》标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陈前林说。

而这只是贵州大学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产业的一个缩影。

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贵州大学组建大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坚克难,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贵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24年,贵州大学的理工科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超过500件,成果转移转化项目520余项,到账经费1.77亿元。创制出环吡氟草酮、氟草啶和三唑磺草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新品种,引领了绿色农药行业创新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与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头部企业实施一批富矿精开成果转化落地,其中技术转化经费超千万元的技术成果有5项。《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 全面助推贵州省高质量乡村振兴》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典型案例。以第一单位获2023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Feck-an Michal获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来源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州教育报

编辑丨李   辉

责编丨邱   菲 

审校丨季   飞

编审丨胡小兵